治理AI偷声,监管需“调大音量” _光明网
近日,一些短视频平台涌现了大量某知名企业家吐槽的视频。在视频中,该企业家对堵车、调休、游戏等热门话题进行了调侃和锐评,甚至还有不雅词汇穿插其间,引发网友热议。事实上,那些吐槽视频并非该企业家本人在发声,而是由网友利用AI软件采集该企业家原音生成的配音,但逼真的效果让不少人信以为真。(10月28日《工人日报》)
声音看不着、摸不到,其权益属性很容易被忽视。从法理上看,声音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是人格权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声音和肖像一样,是识别个人身份的重要依据。任何自然人的声音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随着技术门槛降低,从AI“换声”到“偷声”,侵权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现在,普通人仅用少量的样本数据,比如文本、音频,就能借助简便易用的深度合成技术,模糊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边界。
可怕的是,AI偷声会产生严重的“次生危害”。丑化、篡改公众人物的声音,并以营利为目的滥用其声音,不但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还会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如果犯罪分子利用偷来的声音伪装成他人的亲朋好友,在骗取信任后实施网络诈骗,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当司法实践越来越深入,有一个共识愈加清晰:即使对录音制品予以授权,也不意味着对声音AI化的授权。而未经授权把他人的声音AI化,就可能侵犯他人的声音权。
事实证明,治理AI偷声,需要对监管“加大音量”。在第一道关口,AI语音应用工具的提供方不能置身事外。譬如,向用户定期公开声音信息使用情况,赋予权利人查阅、复制、更正与监督等权利。只有对源头素材及相关生成内容强化监管,精准溯源、精准预警才能落在实处。在第二道关口,平台运营方要通过完善责任清单、建立甄别和追踪机制,提升处置声音侵权行为的能力。在第三道关口,监管部门应完善技术监管措施,协同对短视频等声音侵权的重灾区实施动态监控。(杨博)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12-23网狐游戏机器人添加说明
- 12-23创胜系列后台用户编辑报错
- 12-23增加用户金币数据库脚本
- 12-23网狐钻石系列前台控制权限数据库脚本
- 12-23代理充值统计脚本
- 12-23一键清理数据库历史记录脚本
- 12-23平台明细脚本
- 12-23转账返现脚本
- 12-22H5新ui2023龙年红包扫雷+搭建教程
- 12-22Liunx系统加拿大28新版UI+功能+带搭建视频教程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0-01“U医公益行”健康义诊活动在江西樟树举行
- 10-02这些年,我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变化
- 09-26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 10-01【健康科普】天凉好个秋——秋季花粉过敏症预防小贴士
- 10-01心脏病患者的福音!阜外医院正式启用门诊手术室
- 10-01第二届中医药产业生态论坛将于12月在成都召开
- 10-01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负责人就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启动答问
- 10-01革新储鲜体验,海信璀璨565真空冰箱发布
- 09-30探寻微短剧行业发展的机遇与传播思路——学会服务365TALK品牌沙龙走进点众科
- 09-26【健康科普】科学减重,因人而异 如何找到最适合你的减重方式?
友情链接:
联系QQ:316927000 | 邮箱:316927000@qq.com
Copyright © 2023-2025 祥星资源信息网 版权所有 合作/意见信箱:hh7000@qq.com